小時候,爲了上個比較好點的學校,我並沒有長期住在鄉下,而是住在一個小市鎮。長期住在鄉下的生活應該只維持了大概4年左右吧!也就是從我出生不久之後直到4,5嵗那年。那個時候已經是我該乖乖背著書包上幼稚園的年紀了。  

  [拉邦-LABANG]就是我[干榜]的名字,而[干榜-KAMPUNG]就是馬來語鄉下的意思。20分鐘就能繞完的[拉邦],沒有分叉路,只有一條順著河流延伸的小徑。小徑是由一大塊接著另一大塊的石頭磚塊鋪成的,寬度就只允許一輛摩托車經過。假設說有兩輛迎面相逢的摩托車的話,其中一輛的阿叔就必須退下,把摩托車推到馬路旁,讓另一位阿叔先過。走在小徑上,偶爾會看到有些部分是用木材來修補,走著走著,半途中還會踏過木橋,木橋下面就是急流的大渠溝。小徑兩旁不時可以看到零零散散的小木屋。有些家外表看起來雖然有點破舊,就是即也沒油漆,也沒洗刷過的模樣,可是踏進去的話卻是很乾淨整齊的小窩,並不是想象中的邋遢遭殃。我媽說,這樣可以騙過小偷。想想還真的蠻有道理的嘛。  

  [拉邦]是被森林包半邊的村子。我小時候吃過的山豬肉都是從那兒捕獵而來的。我不曾進去那森林裏玩,因爲無法想象在那樣濃密的森林裏會發生怎樣的意外來。除了受傷,割到,滑倒等等芝麻小事,最怕的莫過於所謂的鬼上身,被鬼纏,惹到了鬼,招徠了鬼之類的大新聞。這樣的事情最容易在鄉下發生了,尤其是在森林裏,或應該叫它深林才對。從我家直直走大約兩分鐘就是一條河了。這條河就是通往到一個市鎮的唯一經路,坐快艇只需1個半小時。河的對岸是爸爸做工的地方-木商。小小的一閒工廠,是只需要5,6個勞工的木工厰。這工廠是我阿公留下來的。

  這兒總共有六家商店,我爸爸經營的就是第一號店,也是我阿公流傳給我爸爸的雜貨店屋。我們全家就住在裏邊。店名也很可愛,叫[光亮盛]。雖然小時候看不懂,只知道挂在嘴巴念,可是現在長大了,大概可以猜到知道為什麽阿公要叫它為[光亮盛]。我阿公有三個兒子,大兒子就是我爸爸-xx盛,二兒子叫xx亮,小兒子叫xx光,所以乾脆把店名也改作[光亮盛]。我家是一閒高腳屋,一共有兩層。樓下前三分之一就擺雜貨,做生意,接下來的三分之一就是媽媽縫衣服,幫人燙頭發的地方,剩下的就是廚房,廁所,還有養雞的寮窩。樓上呢全有三個房間,還有一個大走廊,走廊盡頭就是陽臺。站在陽臺上遙望,可以看到遠處的學校操場,傍晚時分偶爾可以看到一幫年輕人踢足球。

  到了該開始上學的時候,我就只能趁學校假期,再次乘踏1小時半的快艇,回到那裏找爸爸媽媽。在市鎮的時候,爸爸媽媽都不在身邊,所以我們就由小姑照顧。在家裏,每晚就等爸爸媽媽的電話。[門鎖好了沒啊?記得関煤氣,記得関燈,還有安琪啊~你功課做完了沒?今天早餐吃什麽?午餐呢?那晚餐呢?那明天早餐呢?錢夠不夠用啊?那個。。。。啊!對了!這個。。。]等等,是我媽媽每晚的宵夜。家裏有人生病的話,媽媽就再次做快艇趕來照顧我們。這樣的生活,到12嵗那年就結束了。那時候,我們一家大小搬離了[拉邦]和小市鎮,來到了一個更大的城市。

  無論是[拉邦]還是那小市鎮,都是我很珍惜的回憶。每次文章都可以看到“就好像發了一場夢一樣”的形容詞,我這次也想借用一下,因爲真的很想夢一樣,是發過最長,最深刻,最甜的夢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花中君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